2017年11月7日 星期二

ORCIDs的採用與整合追蹤分析報告

開放資源ORCID(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 system)的使用可以辨識作者、解決作者同名同姓的問題,進而增加作者個人出版履歷的一致性、正確性及完整性。此研究藉由分析索摘資料庫WoS中後設資料,以宏觀(article)及微觀(individual researcher)的角度分析現今ORCIDs採用與整合的狀況。

以宏觀角度來說,ORCID id的數量成長快速,從2013年不到5萬個活用id成長至2017年已經超過290萬個,其中ORCID id最多的國家大多集中在歐洲,如義大利、西班牙、澳洲、巴西及瑞士;數量相對較少的國家除了美國以外多數為亞洲國家,如中國、日本、印度、南韓及台灣。歐洲國家ORCID id成長快速的可能原因有三個:

1) 國家政策的要求(葡萄牙、義大利)或是圖書館聯盟的推廣(丹麥、英國、澳洲、德國等);

2) 出版社的要求(例如APS、ACS及Elsevier);

3) 國家、機構或是出版社在政策面對於ORCID的要求可以藉由研究者個人的申請過程得到強化。

以微觀角度來說,作者選擇「高被引研究者」中姓氏為「王(Wang)」的作者Zhong Lin Wang為分析對象。若以作者姓名的英文縮寫、全名、作者所屬機構等作為檢索條件,檢索作者被收錄在WoS中的文獻,得到的檢索結果錯誤筆數非常多,但有93%的相關文獻可以被檢索到;以作者的ResearcherID或是ORCID id檢索,雖然得到0筆錯誤,精確度高,但被檢索到的相關文獻卻只有86%左右,檢索結果遺失(missing)的機率較高。

作者認為ORCID id的採用、整合及使用數據可以做為未來書目計量研究的重要數據及主題之一;作者也認為亞洲國家,例如中國與韓國,在研究與密集發表論文的當下,機構更應該鼓勵研究者採用ORCID id以解決作者姓名相同的問題。

閱讀全文 Tracking researchers and their outputs: new insights from ORCIDs

Figshare發佈「2017開放數據現況」報告

開放數據典藏網站Figshare不久前發佈「2017開放數據現況」的調查報告,今年Figshare與Springer Nature及Wiley合作,針對將近2300位研究人員做調查,了解開放數據的現況。

研究結果顯示,相較於2016年,研究人員對於開放數據的認知上升了約5%(從73%上升至82%);74%的研究者會庋藏他們的資料並分享出來;研究人員願意重複使用(reuse)開放數據集(open data set)的比率也提高至80%,而從沒公開過研究數據集的研究人員比率較2016年下降。

報告中比較有趣的發現是,亞洲地區的研究人員意識到開放數據的比率增加了15%、分享開放數據集的比率上升了10%,相較全球的比率9%及3%高出許多,會有這樣的差異是因為亞洲地區的研究者認為公開分享研究數據起得較高的影響力(impact),而北美地區的研究者則是以公眾利益(public benefit)為目的。

閱讀更多

2017年9月19日 星期二

大英圖書館發佈2017年研究資料政策

大英圖書館2010年發布研究資料政策(Research Data Strategy),進行、支持與提供研究資料的各種計劃與服務,包含ODE、ODIN及與歐盟合作的THOR(Technical and Human Infrastructure for Open Research)計畫;提供的服務有DataCite UK及Unlocking thesis data (UTD)等。

2017年大英圖書館再發佈新的研究資料政策,採用開放資料協定(Open Data Concordat)對於研究資料的定義:「資料是支持研究問題的答案,而且不論其形式為何(紙本、數位或是實體)都可以被用來證實研究的發現(Data are ‘evidence that underpins the answer to the research question, and can be used to validate findings regardless of its form (e.g. print, digital, or physical).’)」。定義中排除掉圖書館日常行政管理的資料,例如訪客或是讀者、財務及營運等資料。

大英圖書館對於研究資料的願景是將研究資料整合到圖書館的館藏、研究及服務中,讓大英圖書館的使用者可以在線上使用研究資料,非領域專家的使用者能透過工具來分析、視覺化並理解研究資料。



閱讀更多
The British Library Announces New Research Data Strategy

2017年6月20日 星期二

美國南伊利諾大學案例分享- 取消Big Deal訂購之後...

南伊利諾大學(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莫里斯圖書館(Morris Library)在2009-2010年期間陸續取消三個Big Deal的合約訂購(Springer, Wiley及Elsevier),並重新與三家出版社議約及使用授權。經過幾年的觀察,莫里斯圖書館認為Big Deal的訂購對於一個中型的研究型大學來說並沒有這麼重要,取消Big Deal的訂購是正確的選擇(根據2016年卡內基高等教育機構分類法,其他同類型的106所學校包括奧本大學(Auburn University)、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及羅德島大學(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Big Deal合約續訂的前提條件在於維持教職員的研究需求及圖書館的經費每年都有穩定的成長以支付期刊每年的漲幅,但事實上大部分類似的中型學校圖書館的經費並沒有每年穩定成長,而Big Deal的年漲幅常常是高於圖書館預算的成長,其費用更佔據了圖書館預算一大部分。在此情況下,圖書館必須砍掉其他資源(並不是因為其他資源不好,而是他們通常沒有類似的合約保護),也產生了無法增加新資源的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被Big Deal綁住的圖書館只能轉往其他較小型的出版社、非以big deal銷售的出版社、非營利出版社、獨立出版社或是大學出版社要求更多的費用抵銷(offset)或是刪減其資源,間接影響小型出版社的生存。

因此莫里斯圖書館決定取消Big Deal訂購,重新審視社群使用著的需求,發展真正符合社群使用者需求的自由館藏(true freedom collection),也藉此增加館藏發展的彈性。離開Big Deal之後,莫里斯圖書館預估每年可以省下美金30萬至40萬的經費 (圖書館每年的館藏經費約520萬美元),而2010-2015年間省下來的經費可以多購買約18,000至22,000本書籍或是其他資源。

傳統的電子資源評估著重在下載數及平均使用成本(Cost Per Use),特別是圖書館常常以平均使用成本來進行不同資料庫之間的評比,越高的下載量則其平均使用成本越低,這對Big Deal來說是比較有利的。圖書館依賴此評估方式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信賴COUNTER標準,一部分是因為被下載資源的使用情形很難調查,但是下載數量的評估只能用於有訂購的資源,對於ILL所提供的文獻或是研究者透過人脈取得文獻等從其它管道取得的文獻及其使用情況都無法被準確的評估。換言之,莫里斯圖書館認為下載數量是被高估(over-report)的,而ILL的申請則是被低估(under-report)的,分析ILL的申請件可以讓圖書館進一步了解取消Big Deal之後對圖書館的營運、館員的工作時間等是否造成影響。

取消Big Deal之後,南伊利諾大學圖書館持續追蹤觀察社群使用者的研究資源需求、圖書館館藏經費的運用及ILL申請數的變化,評估取消Big Deal之後的好壞處。2015年Nabe & Fowler分析Wiley期刊的館際互借申請數,這些期刊是先前包含在Big Deal中但取消Big Deal後並沒有續訂的期刊(約597刊)。報告指出取消Big Deal的五年之間,這些期刊超過2/3一年平均申請量不到一件,其中有283刊(47%)在五年之間都沒有ILL的申請件數。

莫里斯圖書館的ILL申請件數從2010年的104件成長到2014年有294件,ILL需求並沒有大幅增加或是增加館員的工作時間及圖書館的預算,這讓莫里斯圖書館了解Big Deal或許沒有真的提供學校所需的資源,不斷高漲的價格反而逼迫圖書館砍掉其他重要的資源,而取消Big Deal並不代表圖書館忘記館藏徵集的初衷,反而是讓圖書館再次思考該如何徵集及訂購學校需要而且是能夠負擔的資源(a Library with the subscriptions that the University needs and that we can afford.)  。

閱讀更多

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

歐洲極力邁向有競爭力且穩定的OA市場-OA市場及政策環境研究調查

英國的諮詢顧問公司Research Consulting受歐洲學術圖書館聯盟LIBER(Ligue des Bibliothèques Européennes de Recherche – Association of European Research Libraries)委託代表歐盟在OpenAIRE2020的計畫下(https://www.openaire.eu/project-factsheets)調查分析目前的OA出版市場現況並評估目前一系列的OA政策來增加文獻取用與提高OA在市場競爭力與穩定性。

綠色OA的數據並沒有包含在此份報告中,此份調查報告以立即取用OA(immediate open access)為主,雖然綠色OA也是取得文獻很重要的途徑之一,但是綠色OA通常有6到12個月的延長開放期(embargo),並沒有將立即取用的OA預設為發展目標。

根據調查報告,立即取用OA的內容每年成長比率約15%;全球學術期刊文獻的市場每年產值約100億美金,全球OA市場產值約5億美金(全球學術期刊市場產值的5%),只有少部分歐洲國家的比率會高於平均;OA市場以不同於市場以往的工具來傳播OA文獻以及OA出版的低成本是造成文獻成長比率與市場產值之間差異(15% v.s. 5%)的原因。

OA在不同學科領域的差異甚大,但在某些領域如生命科學與醫藥,研究贊助者因公共利益對於OA通常有發布強制的規定,OA的情況就會比其他領域好很多。

雖然報告結果顯示OA文獻的市場是在成長的,但大部分的OA文獻仍然是跟隨著市場上主要的付費訂購模式(dominant subscription market)一同運作,付費訂購的市場存在著「無彈性」的特徵且被大型商業出版社所主導(全球約有5,000個學術期刊出版商,但在2013年,前五大商業出版社所出版的期刊文獻就佔了全球學術期刊文獻的一半),目前從傳統的付費訂購期刊成功轉型成為OA期刊的案例少之又少,換言之,OA的發展換來的是兩種市場模式的發展,而非付費訂購市場的轉型。

此份報告也歸納出三大項在發展立即取用OA時會遇到的阻礙:

對於作者及出版社來說,缺乏從付費訂購的出版模式轉型至收取APC的OA期刊的動機 :

Gold-APC的期刊平均一篇文章被收取APC 1,500歐元、Gold-Hybrid平均一篇被收取APC 2,500歐元,而付費訂購模式的期刊文獻一篇的收入約 4- 5,000歐元。OA預估會使STM出版社目前的收入減少20%(授權使用費及共同訂購費corporate subscription),因此除非縮小OA文獻及付費訂購文獻的收益差距或是付費訂購模式的穩定性受到威脅,否則大規模的轉型至OA的發展仍然是非常緩慢。

缺乏有力的市場 :

OA市場本身的力量還不足以可以廣泛全面的獲取科學知識,且市場目前還是不夠透明,出版費用和取用科學研究的結果應該和研究本身一樣透明化;市場應該能支持不同形式的OA出版,回應不同學科、不同國家之間的差異性。

缺乏OA出版及典藏的基礎設施 :

歐洲的OA政策這幾年因為官方的支持(2007-2013歐盟研究與創新計劃下OA Pilot、Horizon 2020等)下穩定的發展,但是此份調查報告發現全歐洲的OA政策仍然是多變且殘缺不全。透過個案研究(匈牙利、挪威、葡萄牙及英國)顯示國家政策環境、資金的可用性、監管程序、不同模式OA的包容性和作者態度等的不一致。建立活絡的基礎建設、制訂開放的標準,讓開放取用可以快速且有效率。

這些阻礙在各國之間的意義都不一樣,但如果歐盟想要達成全面OA的目標,則必須正視這些問題。

閱讀全文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圖書館簽署OA2020合作意願書(EOI),致力於加速OA發展

OA2020是一項由位於德國慕尼黑的研究機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數位圖書館(Max Planck Digital Library)所推動的國際性OA推廣運動,期望能在2020年之前確實將學術期刊文獻都轉成OA文獻,截至2017年3月,全世界有82個組織加入OA2020的計畫。加入OA2020的機構將致力於策劃與實行OA相關政策以達到學術期刊文獻OA的目標。OA2020提供機構協助,使其可以重新思考如何利用期刊訂費的資金來支持OA出版。

OA2020校園政策藍圖(OA2020 Roadmaps)是校園過渡至全面OA的政策藍圖,依據各學校的資金模式、出版平台與出版狀況不同而有不同的政策藍圖,OA2020官網上列出政策藍圖所應包含的內容要素,OA2020建議各學校可以制訂專屬的政策藍圖(OA2020 Roadmap https://oa2020.org/roadmap/)。

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Northridge)是美國第一個加入OA2020的組織;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The UC Berkeley)、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與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 (UC San Francisco)於2017年3月簽署EOI後加入OA2020。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圖書館與其他分校正共同制訂校園專用的OA2020實行策略,這將成為柏克萊大學支持OA的政策藍圖,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圖書館已經將策略藍圖的草案在OA2020計畫專網上(Signing the OA2020 Expression of Interest https://oa2020.us/)。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圖書館的OA政策藍圖草案內容大略如下: 轉型至OA需考量的潛在因素,如檢視圖書館的基礎設備、常規及政策;了解機構需求及資源分配;與出版商的關係與協商、與作者社群的合作與連結、國家或是國際上的發展情況等。

閱讀全文: 

2017年1月3日 星期二

評估支援OA出版基金在美國大谷州立大學實施成效

為了支持和提倡學校研究者將研究論文出版於OA期刊,大谷州立大學(Grand Valley State University, GVSU)圖書館於2011年設立「支援OA出版基金(Open Access Publishing Support Fund)」,承諾每年提撥美金25,000補助研究者將研究論文發表於OA期刊。GVSU的教職員及研究生皆有資格申請,每人每年最高可以有3,000塊美金的補助。截至2015年6月,4年來GVSU圖書館已經補助55篇的研究論文刊登在50種不同的期刊上,其中16種為Gold OA期刊,34種為Hybrid OA期刊,補助OA出版費用有助於改變研究者對於OA的態度及看法。

本研究在於了解受補助者對於OA出版及接受補助的看法與建議,該調查使用問卷調查,得到27位受補助者的回覆(回覆率55%)。問卷主要有四個問題:
  1. 為什麼選擇OA期刊出版研究論文?
  2. 支援OA出版基金是否會影響該決定?
  3. 出版在OA期刊是否會影響文章的曝光度?
  4. 未來是否會考慮繼續將研究論文出版在OA期刊?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的研究者希望能增加文章的能見度,因此選擇投稿在OA期刊;24位受訪者認為支援OA出版基金的補助對於研究者是否要投稿於OA期刊有很大的影響,因為若沒有補助,很難負擔全部的OA出版費用;對於未來是否還會投稿於OA期刊,有20位受訪者表示會繼續選擇出版在OA期刊。

閱讀全文-Evaluating an Open Access Publishing Fund at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研究機構OA政策實施的重點要素分析

OA政策的施行會因各機構屬性不同而異,本文在2015年時分析超過120個OA政策,簡單整理出影響OA政策實施的幾項重點:

OA政策內容應該清楚提出:
  1. 政策是否為強制性政策?
  2. 是否規定如何提供OA (是透過機構典藏還是透過出版在OA期刊上呢?)
  3. 若是以機構典藏OA為主的單位,要知道物件該典藏在哪個或是哪幾個儲藏庫(repositories)
  4. 延遲開放取用(embargo)的期間有多長?
  5. 不符合規定的情況下是否有懲罰條款?
  6. 對於授權是否有特別的要求?
OA政策重點要素,以下幾點要素與政策是否成功有正相關:
  1. OA政策要明確說明研究論文必須典藏在機構典藏 (也就是說,政策是強制性的)
  2. OA政策明確說明強制典藏在機構典藏這點是不能被放棄或撤回(waive),就算有延遲(embargo)OA的情況,研究論文也必須在時間一到的時候被取用。
  3. OA政策明確說明典藏的物件都必須成為OA,若是有延遲開放取用(embargo)的情況,也必須在期限結束後馬上開放。
  4. OA政策可與研究評鑑或是績效評估連結,只有典藏在機構典藏的研究論文可以做為評鑑升等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