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0日 星期三

保護及提供服務:研究資料服務發展路徑圖的制定

研究資料管理(Research Data Management)變得越來越重要,不只是因為資料量成長速度及複雜度增加,也是因為法規管理者對資料的要求規範變多,例如歐盟提出的一般資料保護規定GDPR。許多研究資金資助單位開始制定研究資料相關政策政策,研究資料也漸漸被視為大學的重要資產(asset);資料共享更在研究流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Covid-19疫情肆虐之下,學者跟研究者必須在家工作的情況下,做研究的方式有了革命性的改變,讓大眾對研究資料和研究軟體的使用更為聚焦及重視,於此同時,機構及圖書館提供研究者的服務也必須跟著改變。

原文是牛津大學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之間與外部單位合作提供機構內RDM服務設計及評估後(RDM review),根據評估結果建立後續服務路徑圖(road map)的經驗分享。

根據評估與相關利益者的建議,牛津大學發展路徑圖時的考量有以下幾點:

1. 路徑圖應該包含可以被不同群眾理解的多層次面向(granularity)資訊。

2. 不論是在評估期間或是之後,路徑圖應該是易於編輯的動態文件。

3. 路徑圖應該包含標準化領域與類別,以利實施階段可以流程化追蹤。

4. 責任應同時分配到監督(個人)和實施(個人和/或團體)兩種


牛津大學未來幾年RDM服務發展路徑圖,目前路徑圖是由機構的研究資訊管理與科技小組委員會(Researc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Sub-Committee)管理:




經過評估程序及路徑圖的制定,牛津大學提出幾項建議給未來有志提升研究資料管理服務的機構:


1. 確保高層級單位的支持 (Secure high-level sponsorship)

2. 透過多重諮詢,優先考量與學術社群的連結,確保研究者的需求 (Prioritize engagement with the academic community)

3. 確保RDM的最新發展 (Recognize the cross-cutting nature of RDM)

4. 確保中央與不同層級之間提供支援服務時各自的角色定位 (Acknowledge the respective roles of central and distributed support services)

5. 了解及接受不同學科領域對於資料分享的文化差異 (Understand and embrace different disciplinary cultures for data sharing)

6. 準備好隨時適應不斷改變的環境 (Be prepared to adapt to changing circumstances)

7. 在規劃及預算編排上要實際一點 (Be realistic about institutional planning and budgeting timelines)

8. 認知服務設計實踐的過程跟達成目標是一樣重要的 (Recognize that the journey is as important as the destination)


閱讀詳細的評估及路徑圖設計內容請見:

To protect and to serve: developing a road map for 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servic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