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行出版工具、工作流程及方法必須更新,新工具有其缺點尚須克服
例如期刊投稿平台上新設的自動防剽竊偵測系統,並沒有真的偵測出剽竊的案例內容,反而是抓出作者清單、研究方法或是參考文獻。有些出版社試著將AI應用在同儕審評的過程,像是鑑別數據的部分(statistical issues),AI可能未來可能會成為編輯、投稿平台上有用的工具,但不應該取代專業的編輯專家,更不用說取代同儕審評。
2. OA促使學校重新思考電子期刊的需求
2-1 加州大學刪訂Elsevier期刊
2018年12月合約到期後因為雙方喬不攏,一直未簽訂新合約,Elsevier開放閱讀權限給加州大學至2019年7月之後則完全斷線。
2-2 2019年年底,瑞士的大學聯盟也宣布自2020年1月起會暫停續訂Sprinter Nature。
3. OA促使新型態電子期刊合約的形成
3-1 2019年1月Wiley與德國Project DEAL達成第一個Publish and Read轉型合約
3-2 Elsevier的態度似乎開始轉變,與挪威、匈牙利及瑞典Bibsam consortium陸續簽署OA合約
“I think Elsevier has become more flexible during the last couple of months,” Wilhelm Widmark, the library director at Stockholm University and a member of the steering committee for the Bibsam consortium”
3-3 其他出版社 Springer Natu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及Frontiers也陸續與大學或是圖書館聯盟簽署OA合約。
4. Plan S調整實施守則
2018年由歐洲國家組成的聯盟cOAlition S提出的Plan S,目的在加快OA的發展,原本預計在2020年達到研究產出全面開放取用,但受到各界不同聲音的質疑,因此在2019年廣納各界意見後修改其十項實施原則,將目標的實踐往後延期一年,希望能在2021年達到全面開放取用。
其他的學術出版重要動態還有OMICS國際出版社因為predatory behavior被罰款5千萬美元、耶魯大學的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與期刊 BMJ合力開發臨床醫學研究的預印本平台medRxiv等。
全文摘譯自
2019 Was Big for Academic Publishing. Here’s Our Year in Revie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