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3日 星期三

哈佛大學圖書館及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建議Plan S應將Green OA也納入考量


由歐洲cOAlition S發起的OA計畫Plan S,目前約有數十個歐洲國家參與,中國也在2018年年底OA2020的會議上宣布支持Plan S。Plan S的目標是從2020開始,由公共資金資助的研究產出/出版品,皆必須發表在OA期刊或OA相容平台上,Plan S支持的是立即OA/Gold OA。
(Plan S的十個原則Plan S的實施指引)

美國地區除了加州大學系統傾向支持Gold OA以外,大部分美國的高教機構都是傾向於Green OA。哈佛大學是美國高校中最早設立OA政策的學校,但哈佛及MIT的政策都是偏好Green OA,前些日子他們對Plan S提出『建言』,希望Plan S能將Green OA納入政策實施的考量之中,他們提出兩個理由:
  1. Green OA對於所有的學術領域及世界各地的學術機構來說是邁向OA之路較為可行(workable)且花費較少(inexpensive)的方式;
  2. 合理的Green OA選項允許研究人員將產出發布在需要的地方,以促進他們的職業生涯,並同時符合資助者對於OA的要求。如果沒有合理的Green OA選項,對於職涯剛起步的研究人員造成困擾,他們會陷入兩難-資助者的要求與其晉升條件的要求。
好的Green OA選項讓研究者/作者可以自由選擇他們想投稿的期刊,這也是奠基在學術自由的基礎上,而不會讓作者因為為了符合Plan S的基準而被限制住可以投稿的期刊。

閱讀全文
Harvard Library and MIT Libraries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for Plan S implementation


2019年1月22日 星期二

瑞典的OA合約談判


在前一篇摘譯分享了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如何追蹤該校的OA出版費用情況,後來讀到另一篇文獻再加上昨天去參加了在師大舉辦的劍橋大學圖書館員論壇,其中一位講者就是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圖書館館長Wilhelm Widmark,才知道到原來瑞典國家圖書館(The National Library of Sweden, NLS)早在2006年就開始注意到OA出版,而瑞典政府是到2016年才宣布預計十年後(政府研究法案Swedish Government’s Research Bill ref No.2016/17:50),也就是在2026年前由國家資助的研究產出都必須是立即OA(immediately open access)。

首先,瑞典是從政府上層機關開始支持OA,主要的政府機關有:

  1. 瑞典國家圖書館(The National Library Sweden)開放取用諮詢小組(Open Access Advisory Group)及開放取用國家工作組 (National working groups OA)
  2. 瑞典研究理事會(Swedish Research Council)-研究數據開放取用的國家協調機構(National coordinating body in Open Access to ResearchData)國家參考小組(National Reference Group)
為了瞭解瑞典每年OA出版(publication)的全貌,NLS提出一套實證方法(evidence-based)來收集出版的總花費(total cost of publication, TCP),做為與出版社協商談判的資料。

2016年起,NLS先在GitHub建立了Open APC Sweden典藏庫,目前有8所瑞典高校(HEIs)會將收集到的數據匯入該典藏庫;瑞典大學校長會議(Swedish Rectors’ Conference)上提出HEIs應該在會計系統裡替APC的invoices設立特別的會計科目(special code),才能準確收集到TCP,除此之外,NLS也從2017年起開始進行各項相關的研究。NLS在2018年被指定負責Open APC Sweden並且每年將數據回報給瑞典政府。

根據分析,通訊作者屬於瑞典高教機構的研究論文估計每年平均是17,000篇,而若是根據德國Max Planck Digital Libary的說法,金色OA每篇文章的APC費用應該是低於2,000歐元,那以瑞典來說每年要付出的APC費用應該是3400萬歐元,這筆費用看起來應該是跟目前花在電子資源上的費用是相當的。所以,以瑞典來說,從付訂閱費的商業模式轉換成付費出版立即OA文章的模式是可行的。

目前瑞典主要負責與出版社協商合約的圖書館聯盟是The Bibsam Consortium:
  1. 成立於1996年;
  2. 由NLS負責營運,瑞典斯德哥摩爾大學副校長擔任主席+6名高教機構的代表+1名來自專業圖書館的代表+2名在NLS為Bibsam聯盟工作的代表;
  3. 目前有85個會員,包含高教機構、政府機構及研究機構;
  4. 50份協議、300個電子資源packages;
  5. 2018年的總交易額約3,070萬歐元。
The Bibsam Consortium至2018年談好的合約有(Hybrid OA):
  1. Springer Compact (2016-2018):是第一個與Springer簽署Read and Publish OA合約的北歐國家;
  2. Institute of Physics, IOP (2017-2019):與IOP的合約屬於Offsetting Agreement;
  3.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RSC (2018-2020):Read and Publish OA Agreement
  4. Taylor & Francis (2018-2020):Read and Publish OA Agreement
  5. De Gruyter (2018-2020):Read and Publish OA Agreement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圖書館館長Wilhelm Widmark的簡報內容中還分享從2016年開始到現在,他們學到的一些重要經驗,值得參考:
  1. Support form the Vice Chancellors is extremely important  (瑞典校長會議也不是一開始就支持OA,他們甚至認為OA與他們無關);
  2. Political backing;
  3. Preparation is everything;
  4. Get in control of your own publication data (evidence-based way of collecting data to support high-level negotiations);
  5. A communication plan is needed;
  6. Researchers seem to manage fairly well without current access to Elsevier journals (瑞典與Elsevier的談判仍在僵持中...);
  7. Services like “Get it now” are not year as heavily used as expected (有關於OA的基礎設備跟服務還沒得到普遍的應用);
  8. Never underestimate your opponent…

有了國家的支持、聯盟當先鋒談OA合約,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接著這樣的模式對該校的OA出版及出版總花費最更詳細的追蹤與分析,接著才試著去金色OA出版社(Gold OA Publishers)做談判跟簽約(在2018年SUB和出版社Frontiers, MDPI, PLOS, De Gruyter, RSC等出版社達成新的合約)。


參考資料
Widmark, W. (2019). Open Access: fact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Presented in Cambridge Librarians Day: The Dynamics of Change: exploring new roles, technologies and business models, Taipei, Taiwan.

Lundén, A., Smith, C., & Wideberg, B.-M. (2018). National licence negotiations advancing the open access transition – a view from Sweden. Insights, 31, 12. DOI: http://doi.org/10.1629/uksg.413

創用CC授權(Creative Commons Licenses)與Open Access

創用CC授權自2002年以來即已以各種形式存在,OA的基本原則是在創用CC授權發明及廣泛使用之前就編寫的,OA的定義是除了作者的著作人格權 (moral right)以外,一旦OA作品經過授權,則對其作品的歸屬、商業和衍生用途就不再進一步作限制,這與創用CC授權的精神一致。開放授權(Open Licenses)提供版權所有者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保留作品版權且開放大眾取用的同時,也以明確的授權條款規範作品的使用範圍。

版權與其所有權,以英國為例(copyright and first ownership in UK)

在英國的CDPA(the Copyright, Designs and Patents Act 1988)之下,作者是其作品著作權的第一個擁有者,但是在某些情況下,若是作者受雇於某個計畫或是課程,則其雇主擁有作品的版權。根據研究顯示,作者對於研究產出的版權歸屬及對於作者本身及他人可以怎麼利用這些研究產出是不清楚的。在英國高等教育機構通常擁有教職員研究產出的版權,但機構通常不會去行使這樣的權利,也就是說,教職員可以自由選擇他們的作品要怎麼授權。

英國Research Councils UK(RCUK,2019年起與UKRI合併),規定其資助的研究產出必須是Gold OA,也就是說由RCUK/UKRI資助的研究一出版就在CC BY授權之下(姓名標示)開放取用。若是以Green OA出版,則CC BY、CC-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的授權方式是被允許的,但RCUK不接受CC-BY-NC-ND(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並且要求不得對非商業性的文字及數據探勘(non-commercial text- and data-mining)做限制。

三角關係: 版權所有者、資助者的政策及出版社政策的

作者以最大的學術出版社Elsevier的授權政策來說明這個的三角關係,因為Elsevier的政策剛好完美詮釋了目前學術出版生態系統中對於「開放性(openness)」的混亂與緊張感。

Elsevier提供了四種授權選擇: CC BY、CC BY-NC-SA、CC BY-NC-ND和其自訂的Elsevier user license。Gold OA依據出版的期刊不同可以選擇商業或非商業授權,但是對於不用付APC的Green OA出版來說則是沒有一項授權符合UKRI的要求。

版權、文字與數據探勘(TDM)及衍生用途

TDM除了機器閱讀(machine reading)以外,還包含分析、註解、產生包含原作品知識的衍生作品。AI正蓬勃發展中,TDM是個趨勢。作品的授權不應限制TDM。


這樣看來,有「付費的」Gold OA出版才是最能同時符合資助者出版者的授權要求,Gold OA出版可以即時開放取用,作者也能保有版權而且有足夠的權利可以重新利用(reuse)原作品;而沒有付費的Green OA出版則是很難完全達到OA的精神,比起Gold OA出版社的限制條件更多。資助者及出版社的政策及授權條件之間如何取得平衡,值得討論與省思。

全文

2019年1月21日 星期一

Read and Publish Agreement & Offsetting Agreement


OA的合約內容依據機構的出版狀況,可以談的內容有很多種情況,今天先來大致了解最常見的兩種合約: 

1. “Read and Publish Agreement” 協議合約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RSC)有一份Read and Publish Agreement的簡介,說明何謂Read and Publish Agreement-


相較於傳統一整筆的期刊訂閱費,Read and Publish Agreement的費用,是由兩個部分組成: Publishing Fee+Reading Fee=Total Price-(Transition Discount) (不確定是不是每個出版社都會有Transition Discount?), 

Publishing Fee是根據機構研究者前一年在該出版社或該期刊出版的狀況而訂(voucher);
Reading Fee則是該校使用其他非OA期刊文章的永久使用權費用

Read and Publish Agreement每個機構可以依據自身的出版情況跟出版社議價,可以議期刊或是期刊類型,例如Publishing Fee只能用於出版在複合式期刊上等。

**RSC算是很早開始與學校簽署Read and Publish協議合約的學會出版社。根據RSC的官網上,目前已經和RSC簽署Read and Publish合約的單位大約有42個 (http://www.rsc.org/journals-books-databases/open-access/#undefined),簽署的單位分屬的國家大致是奧地利、芬蘭、德國、瑞典及英國,美國則只有MIT,在2019年與RSC簽署Read and Publish合約。


2. “Offsettign Agreement”協議合約

Offsettign Agreement包含了訂閱費(subscription fees)OA的出版花費(the costs of OA publishing)。我自己的認知是,機構還是跟以往一樣跟出版社談每年的訂閱費用,但是另外再跟出版社談APC出版費用的條件,例如APC的折扣或是直接在訂閱費中將APC費用扣除,避免雙重付費(double dipping)


其實不管是使用哪一種合約方式,最重要都是必須先了解機構本身的出版狀況及數據 (可以參考上一篇 OA出版費用檢視與追蹤-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實例分享),才有數據可以跟出版社議約,就算機構內OA的出版不多,或許規模差不多的機構可以聯合起來一起議OA的合約?以小博大,成立聯盟一起合作不是一直以來都是圖書館的強項嗎?

新的OA合約模式不只讓出版社的工作流程產生改變,也讓圖書館館員及研究者的工作流程都產生改變,下一篇我們再來看看這些合約的形成怎麼改變大家的工作流程,又圖書館員會怎麼簡化流程呢?




2019年1月18日 星期五

OA出版費用檢視與追蹤-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實例分享


*為什麼要做OA出版費用的檢視與追蹤?

瑞典政府設定的OA目標是預期在2026年之前由瑞典公務基金資助的研究產出都可以是立即OA (immediately open access)。斯德哥爾摩大學(Stockholm University, SU)是瑞典最具規模的綜合型大學之一,也是瑞典國內很早開始關注OA議題的學校。斯德哥爾摩大學的校長和圖書館館長分別是瑞典圖書館聯盟(Bibsam consortium)和瑞典國家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Sweden (NLS))所設立之OA諮詢小組的主席和副主席。斯德哥爾摩大學的教職員也參與多項由NLA和瑞典高等教育協會(Association of Swedish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的OA相關工作小組。所以斯德哥爾摩大學圖書館(Stockholm University Library (SUB))全力支援達到立即OA的目標很明確。

期刊的訂閱費年年增長在圖書館界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一直到前幾年圖書館聯盟和圖書館才意識到除了期刊訂閱費,還有另一項研究產出出版的支出持續吸引大家的注意-文章處理費(APC),所以「出版的總花費(total cost of publication)」到底包含了那些費用、這些費用有多少、是那些單位在支出這些費用等,圖書館必須去分析並全面了解這些問題。

*工作流程?

SUB是在2016年年末收到學校的行政指示,開始著手檢視跟追蹤校內研究者OA的出版費用。

SU新增兩個會計項目:OA出版的 APC費用和其他費用(例如彩色列印費用等)以便準確辨識出OA的出版費用;SUB有兩個館員負責處理追蹤整理這些花費及invoice。追蹤處理這些資訊室非常繁瑣的,因為除了費用,還會同時登錄DOI、期刊刊名、是複合式OA期刊(Hybrid OA Journal)還是全OA期刊等資訊,而這些資訊是不會完整invoice上,必須依賴館員的文書處理。

*數據分析結果

2017年一整年裡,SU的研究者(通訊作者或是共同作者)共產出了1,100篇OA文章刊載複合式OA期刊或是全OA期刊,其中扣掉由其他共同作者機構支付或是前一年度已付清費用的文章後,共收集到了437篇OA文章的花費數據,總花費約875,000歐元,但這筆費用也只能代表SU支援OA出版所付出的最低總額。

*錢到底去哪了?

根據2017年整年的數據結果來看,複合式OA期刊的費用是最貴的(約2300歐元/篇),全OA期刊的APC費用平均是1500歐元/篇。三大期刊出版社Elsevier, Springer Nature 和Wiley佔據了約63%的花費,Springer Nature是最多的,而這可能跟聯盟的合約Springer Compact有關。

但若是將期刊的訂閱費加在一起看的話,學校花在期刊資源上的總花費中佔據最高的還是Elsevier, Springer Nature 和Wiley這三家出版社,但Elsevier變成費用最高的出版社。
錢是誰付的?

根據2017年的數據資料,由於Springer Compact合約的關係,圖書館是2017年裡資助最多錢的單位(30%);若加上學校的資助,則SU的總資助約佔全部費用的50%,而第二大資助者則是瑞典研究院(Swedish Research Council),約佔23%。簡而言之,OA出版費用最大的資助來源是公務基金(public funds)。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圖書館在2018年時仔細檢視付給每個出版社的費用,作為續約的談判籌碼,在2018年SUB和出版社Frontiers, MDPI, PLOS, De Gruyter, RSC等出版社達成新的合約,也就是說SUB已經掌握了大部分的OA出版費用及流向。

確實掌握校內OA出版費用有助於新合約的達成,也明確了解到付出最多錢的其實是學校本身,有助於學校及圖書館在經費上能做更有效的運用和控管。

閱讀全文 (有多張數據分析圖可參考)

2019年1月13日 星期日

DOAJ發布全球2018年OA出版趨勢調查結果

DOAJ在2018年做了一份問卷調查,調查對象是收錄在DOAJ中的出版社,DOAJ中共有超過6,000個有效帳號/出版社,每個出版社不論被收錄了幾本期刊,都只能提供一份回覆,最後收到的回覆是1,065份。問卷內容包含出版內容的趨勢、是何種組織在出版這些內容、全球出版標準(standards)為何,以及OA的地理趨勢。

調查結果顯示:

1. 在DOAJ中5種最常見的出版組織型態是: 學校部門/出版社(University Department or Press)、非營利出版社(Non-commercial Publisher)、圖書館出版社(Library publisher)、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re)及學會出版社(Society publisher);但若是單純看出版產量的話,前十名的出版社出版的產量大約佔了360萬篇文章中的1/3,而且其中8間出版社是屬於商業出版社。

2. 以地區來看的話,2013年及2018年相對來說收到的回覆情況變化不大,只有其中兩個部分較令人意外:

  1) 2013年做調查時,DOAJ只收到9個來自印尼的回覆,但2018年時則收到了155份回覆,是2018年調查中從單一國家中收到回覆最多的國家(回覆數最多的前五個國家是: 印尼、巴西、西班牙、羅馬 尼亞及美國)。

  2) 相反地,從印度收到的回覆則是從2013年的101份掉到2018年只剩下11份。可能與收錄在DOAJ中的印度期刊數有關(2013年有643種期刊,2018年只剩254種)。

3. 願意提供文章metadata給DOAJ的比例也從2013年的55%上升到2018年的84%,而願意提供的metadata形式(metadata format),46%回覆他們比較喜歡 CrossRef、8%回覆是JATS、42%的回覆表示他們不了解何謂metadata形式。

4. 根據回覆,被收錄在DOAJ三項好處是:

  1) 證明他們的期刊是有品質的出版;
  2) 讀者增加 (increased readership)
  3) 影響力增加(increased scientific impact),有74%的回覆表示期刊被收錄在DOAJ後投稿率有增加。

5. 在研究評估(research asseessment)方面,有86%的回覆表示在他們的國家,研究者被評鑑的標準通常是『投稿的期刊 (where they publish)』,而不是研究者產出的內容(what they publish)。

閱讀全文



2019年1月6日 星期日

學術版維基百科 PLOS Topic Pages

學術研究者對維基百科Wikipedia應該是又愛又恨,愛的是維基百科查詢資料時真的是很方便,通常google時第一個跳出來的選項就是維基百科,豐富的資訊讓人唾手可得,但問題是維基百科上科學主題(scienctific topics)的內容不全然是正確的,但這些頁面每天的瀏覽次數有可能都超過好幾千次,多於專業的學術文章,影響力不容小覷,這也是讓研究者覺得兩難的地方:研究者若在維基百科上做內容修改,通常沒辦法得到credit或是認證,而研究者修改過的內容也可能隨時被其他人做修改。


因此,為了減少科學主題、學術文章與大眾之間的距離且維持科學主題(scienctific topics)內容的正確性,OA期刊出版社PLOS在2012年的時候推出Topic Pages的服務平台。


Topic Pages是什麼?


我覺得Topic Pages類似學術版的維基百科平台。學術研究者或作者自己來寫Wikipedia-style的文章,文章主題是還沒出現在維基百科上或是在維基百科上的資料是不夠完整的,而這些文章結合維基百科(例如文章是屬於『活文件(living document)』、文章內包含hyperlinking等)和一般學術文章的特性,文章會經過同儕審評、有DOI、可以被引用,作者可以得到應有的credit等。文章會同時放上維基百科及出版在一般期刊上,所以就算維基百科上的內容被做修改,還是會留有一個最原始的版本在期刊上。


PLOS從2012年起開始的Topic Pages到今年,PLOS旗下共有三個期刊加入這個服務,主題須與這幾個期刊相關:
1.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主題包含 algorithms, methods, processes)
2. PLOS Genet (主題包含concepts, phenomena, fields)
3. PLOS ONE (主題包含 science and medicine)


範例


在Topic Pages上的這一篇 Circular permutation in proteins,同時出版在期刊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同時也可以在維基百科上閱讀到這篇


簡單來說以往的文章出版流程大致如下:


(圖片來源 Jisc Wikimedian Ambassador, Publishing scholarly papers with, and on, Wikipedia
(a case study))


但若是從 Wiki-to-Journal 的形式的話,這些過程都是同時進行的:
(圖片來源 Jisc Wikimedian Ambassador, Publishing scholarly papers with, and on, Wikipedia
(a case study))


學術版維基百科是一種趨勢? 另一種投稿平台?


OA出版社MDPI在2019年開春就宣布推出他們的新平台Encyclopedia鼓勵研究者在這個平台上創立跟他們研究相關的主題或詞條介紹(entries):

"In particular, papers can be both submitted for publication in an MDPI journal and simultaneously used to create one or more Encyclopedia entries.


Researchers can also create Encyclopedia entries ahead of journal publication. Your entry may also be used as a basis for creating a Special Issue in any MDPI journal, please contact our editorial office for further
details."


參考資料




2019年1月3日 星期四

Articles of Future 未來文章

偶然看到的一個影片,是講述 #Articles of Future #未來文章 的形式。

未來文章除了多了視覺化及互動性的功能,影片中也提到未來文章對 #作者來說可以提供更多的向外宣傳和更好的機會來展示自己的研究、和科學研究社群有更好的參與與溝通,進而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增加文獻被使用和引用的可能性; 對 #研究人員 來說未來文章可以節省他們的時間,互動式的文章也可以幫助他們更深入了解主題內容。

雖然是2016年的影片,但我想這樣的文章形式會慢慢地呈現出來,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