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者對維基百科Wikipedia應該是又愛又恨,愛的是維基百科查詢資料時真的是很方便,通常google時第一個跳出來的選項就是維基百科,豐富的資訊讓人唾手可得,但問題是維基百科上科學主題(scienctific topics)的內容不全然是正確的,但這些頁面每天的瀏覽次數有可能都超過好幾千次,多於專業的學術文章,影響力不容小覷,這也是讓研究者覺得兩難的地方:研究者若在維基百科上做內容修改,通常沒辦法得到credit或是認證,而研究者修改過的內容也可能隨時被其他人做修改。
因此,為了減少科學主題、學術文章與大眾之間的距離且維持科學主題(scienctific topics)內容的正確性,OA期刊出版社PLOS在2012年的時候推出Topic Pages的服務平台。
Topic Pages是什麼?
我覺得Topic Pages類似學術版的維基百科平台。學術研究者或作者自己來寫Wikipedia-style的文章,文章主題是還沒出現在維基百科上或是在維基百科上的資料是不夠完整的,而這些文章結合維基百科(例如文章是屬於『活文件(living document)』、文章內包含hyperlinking等)和一般學術文章的特性,文章會經過同儕審評、有DOI、可以被引用,作者可以得到應有的credit等。文章會同時放上維基百科及出版在一般期刊上,所以就算維基百科上的內容被做修改,還是會留有一個最原始的版本在期刊上。
PLOS從2012年起開始的Topic Pages到今年,PLOS旗下共有三個期刊加入這個服務,主題須與這幾個期刊相關:
1.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主題包含 algorithms, methods, processes)
2. PLOS Genet (主題包含concepts, phenomena, fields)
3. PLOS ONE (主題包含 science and medicine)
範例
在Topic Pages上的這一篇 Circular permutation in proteins,同時出版在期刊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同時也可以在維基百科上閱讀到這篇
簡單來說以往的文章出版流程大致如下:
(圖片來源 Jisc Wikimedian Ambassador, Publishing scholarly papers with, and on, Wikipedia
(a case study))
(a case study))
但若是從 Wiki-to-Journal 的形式的話,這些過程都是同時進行的:
(圖片來源 Jisc Wikimedian Ambassador, Publishing scholarly papers with, and on, Wikipedia
(a case study))
(a case study))
學術版維基百科是一種趨勢? 另一種投稿平台?
"In particular, papers can be both submitted for publication in an MDPI journal and simultaneously used to create one or more Encyclopedia entries.
Researchers can also create Encyclopedia entries ahead of journal publication. Your entry may also be used as a basis for creating a Special Issue in any MDPI journal, please contact our editorial office for further details."
參考資料
1. Continuing to Bridge the Journal-Wikipedia Gap: Introducing Topic Pages for PLOS Genetics
2. Encyclopedia—the Scholarly Community Encyclopedia(MDPI Announcement)
3. Peer-reviewed physics for Wikipedia: PLOS ONE Topic Pages
2. Encyclopedia—the Scholarly Community Encyclopedia(MDPI Announcement)
3. Peer-reviewed physics for Wikipedia: PLOS ONE Topic Pages
5. PLOS WIK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